陈立宝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入职时间:2014-07-01

所在单位:粉末冶金研究院

职务:教授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32号中南大学三一大楼

性别:男

联系方式:lbchen@csu.edu.cn

学位: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职

主要任职: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团队成员

2025年特种电池团队合影

团队名称:特种电池研究团队

团队成员介绍:

陈月皎,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获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奖”,主持国家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等多项科研项目。主要围绕高性能二次电池(锌、锂)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包括电极材料设计及界面优化、电解液改性与多尺度表征、柔性储能器件的设计与研制等。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Nano Lett.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ESI热点6篇(前0.1%)、ESI高被引11篇(前1%),NI论文8篇,个人H因子42(web of science),论文SCI总被引50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授权8项。担任Nature、Advanced Materials等多项国际期刊审稿人,兼任EcoEnergy、Microstructures、Green Carbon、Rare Metals、Battery Energy等期刊青年编委。指导本科毕设10余篇,指导立项多项大学生创新项目和研究生创新项目,指导学生获国奖、校长奖、有色金属优硕奖、省优秀毕业生、国家级大学生比赛等诸多奖励与荣誉。


梅琳,中南大学特聘教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湖南省芙蓉计划高层次人才,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面向锂电池在极寒、极热、快充等极端工况条件下的应用需求,致力于开展锂电池关键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共性技术研发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Small,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累计被引5000 余次;受邀合著英文书籍1 部(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出版)。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旷桂超,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博士后,入选中南大学“育英”人才计划。获2022年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中南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2020年中南大学海顺新材奖,2023年黄培云教学奖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在锂电池界面保护、(半)固态电解质及高安全电解液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横向课题等十余项。在国际著名期刊如JACS, Angew Chem, ACS Nano 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累计被引2500 余次, H因子29。发表英文著作章节1篇,申请并授权专利12项。


吴志彬,副教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博士,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电化学、材料科学和同步辐射光谱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方向涵盖锂金属电池、宽温域特种电池、锂/钠/钾离子电池、原位同步辐射表征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科技创新特区项目、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长沙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科研经费共计260余万元。在国际著名期刊如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ngew Chem等发表论文20余篇,总被引4500余次,H指数为30。发表英文著作章节2篇;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动力电池创新竞赛“优秀导师奖”(2022年)、中南大学第十八届“升华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024年)。担任《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编委、《Nanomaterials》客座编辑;AM、AFM等期刊长期审稿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