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邓晓衡,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湖南省数据传感与交换设备工程中心主任, 湖南省计算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CCF杰出会员,IEEE高级会员,CCF长沙执委,曾任CCF YOCSEF 2009-2010年度长沙主席。2008年获西南铝业优秀教师奖,2010年获得“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计划资助。长期从事边缘网络与边缘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分布式系统、无线网络、在线社会网络,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大型企业信息化项目等分布式信息系统研制等纵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在包括IEEE TON,TMC,TDSC,TKDE,TITS,TVT,IOT,TNSE,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学报,通信学报以及IEEE PVCR,ICASSP,ICC,Globecom, WCNC, ICTAI,IPCCC等国内外权威的刊物与国际会议上发表与研究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4项,发表著作2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
团队招收: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博士生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学术学位硕士生
*电子信息(含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通信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
欢迎有志于投身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的优秀学生报考!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线网络、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联系方式:dxh@csu.edu.cn
本团队将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团队科研方向和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培养方案,注重研究能力与研发能力并重,毕业生就业于国内著名大型IT企业、跨国公司或央企,有做科研兴趣可以直接攻读本校博士研究生或推荐到海外去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与进展
1、 云边端一体化协同物联网平台
主要研究使用组合优化理论、防策略拍卖机制设计理论在云计算、边缘计算场景下的计算卸载、资源分配问题中的应用,考虑工业界的各类生产问题的特性,将其与边缘计算深度结合,设计合适的资源分配算法、任务调度算法、负载均衡算法来优化系统资源利用率,探索提高企业生产能效和利润的方法,并基于此研究面向边缘计算场景的分布式系统计算资源管理技术和平台实现,初步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云边端一体化资源管理平台,其架构如图所示,可以提供跨区域的软硬件资源管理服务,支持大规模云边服务器、终端设备的动态接入,支持以容器作为载体进行高可用弹性服务部署,平台提供多个中间件服务支撑跨区域环境下的复杂分布式应用的协调和通信,以支撑企业资源管理优化和信息化建设,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物联网平台系统架构图
2、 跨地域多无人机云边端协同平台
本团队在多无人机系统和边缘计算结合的场景中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我们基于在分布区域多、地理空间跨度大的环境下的多无人机集群难以得到统一有效控制和管理的问题,开发了一种跨地域多无人机云边端协同平台,通过使用边缘计算、服务器资源管理、容器化、视频流传输、可靠消息传输、智能路径规划和无人机自主回收降落等技术,实现多区域无人机管理所需要的软硬件资源管理和基础服务,设计和实现基于Web方式的可视化管理界面,形成一个完备的多区域、多无人机管理协同平台。在该平台的支持下,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场景,在边缘端和无人机端灵活部署不同应用程序,实现无人机全自动全天候作业。该平台可用于大气污染监测、交通巡检、电力巡检等多种场景,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图2为无人机交通巡检场景大屏,图3为跨地域多无人机云边端协同平台框图。
图2无人机交通巡检场景大屏
图3 跨地域多无人机云边端协同平台框图
3、 软件定义车联网控制平面动态部署与优化
车联网中存在大量可移动的异构节点,导致网络管理困难,无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其中的各类QoS不同的应用提供数据传输服务。软件定义车联网可以利用SDN控制平面,实现灵活可扩展的网络管理功能,简化网络管理过程。另外,SDN控制平面可以根据全局网络信息制定网络决策,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在软件定义车联网中,高可靠高性能的控制平面对于保存网络的高性能是十分关键的。考虑到车联网中应用的超低延迟需求,以及网络拓扑结构高速变化对控制平面性能的影响,我们在车联网中部署三层结构控制平面。并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动态部署控制平面,保证控制平面可以随网络动态变化,满足网络管理以及决策需求。图4为软件定义车联网三层结构控制平面,图5为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控制平面动态部署算法。
图4 三层结构控制平面
图5 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控制平面动态部署过程
4、 车路协同感知系统研究
围绕车侧与路侧各自的感知能力,车路协同技术依托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充分发挥了车与路之间的协同信息交互特性,来赋予车辆更广的感知范围。从而在全时空的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实现车辆的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的协调管理,最终达到人、车和路的有效协同,提升交通效率和保证交通安全的目的,车路协同基本原理如图5所示。由于单车智能感知范围受限的固有缺陷,难以对数量庞大的交通参与者运动意图做出准确预判。对此,研究团队围绕车路协同感知问题开展了诸多研究,重点围绕全天候的视觉感知任务,利用车路协同技术扩大单车感知区域,辅助单车评估行驶风险并做出正确决策,避免冲突的发生,基于车路协同的视觉感知增强方案如图6所示。
图5 车路协同基本原理示意图
图6 车路协同的视觉感知增强方案
5、 可持续车联网中面向微服务的边缘服务部署
新型的范式移动边缘计算(MEC)和微服务架构使得在现成的服务器部署上实现异构资源协同和一组独立轻量级服务并行变得可行和可扩展,从而以较低的消耗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各种服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者对于MEC计算卸载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但不同任务类型对于服务具有差异化需求。服务布局旨在对服务平台进行配置,并将相关的库/数据库配置在相应的边缘服务器上。然而,由于资源限制,边缘服务提供者只能托管少量的服务。因此,需要智能的决定承载那些服务,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网络性能。基于此,我们致力于研究面向微服务的服务布局问题。为了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充分考虑服务布局所引起的服务器基本资源消耗和网络带宽消耗。此外,设计可共享的服务布局机制,实现边缘服务器协同优化服务布局决策,以解决MEC系统中空间需求耦合、服务异构和去中心化协调。
图7 基于车路协同的视觉感知增强方案
6、 面向边缘计算的物联网应用安全与数据隐私保护策略研究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算力提升,未来智慧城市更多不能部署物理服务器的公司需租用公共开放边缘托管主机计算平台部署应用服务,确保边缘计算平台服务安全可信是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在移动边缘计算生态环境下安全分层的可信移动边缘计算安全系统架构,部署深度学习安全检测算法对物联网持续系统监控,实现边缘计算平台应用安全与数据隐私防护,利用快速反馈控制机制做出局部反射安全决策,对可疑应用服务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做出响应部署请求,达到快速、准确地应对恶意威胁企图,为边缘计算的发展、设备部署、有效控制新型物联网恶意攻击检测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保障边缘计算平台服务以及网络边缘大量基础架构组件的安全。
图8 安全可信边缘计算系统框架
教育经历
[1] 2002.9-2005.12
中南大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毕业
2005年于中南大学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 2002.9-至今
中南大学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
vice dean
|
Lecturer (September 2002--September 2005), Associa
[2] 2017.9-2018.3
佛罗里达大学
|
University of Florida
|
高级访问学者 合作老师:Yuguang Fang (方玉光)教授
[3] 2011.6-2012.5
维多利亚大学
|
University of Victoria
|
As a Visiting Scholar supervised by Professor Lin Cai
|
访问学者 合作老师:Lin Cai (蔡霖)教授
[4] 2001.1-2002.8
湖南师范大学
|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
Network management engineer,As an administrative staff work for Department of Physics, July 1997—December 2000
社会兼职
-
[1] 2024.1-至今
湖南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
[2] 2016.9-至今
CCF长沙执委 -
[3] 2016.8-至今
湖南省计算机学会 常务理事 -
[4] 2016.1-至今
IEEE RS Chapter 长沙 主席 -
[5] 湖南省“三区”科技特派员
-
[6] 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委员
-
[7] 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
[8] IEEE高级会员、ACM会员
研究方向
其他联系方式
[3] 通讯/办公地址:
[6] 邮箱: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无线网络与分布式计算团队老师
团队介绍:团队共有9,邓晓衡教授为团队带头人,其他为学术骨干。团队成员包括:刘安丰、朱从旭、曾志文、桂劲松、李登、沈海澜、漆华妹、林立新。团队成员主要聚焦于无线网络、移动互联网、边缘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分布式系统研究领域。
刘安丰教授 | |
博士,教授。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课题、国家“863”军工课题、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等纵横向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研究文章100余篇,其中EI、SCI收录5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主编、副主编(译)教材4部。 擅长领域包括群体感知网络,无线移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系统研发。 |
朱丛旭教授 | |
博士,教授。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7项以上。在国际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擅长领域包括信息系统安全、个人隐私保护,信息安全领域规划与系统设计研发。 |
曾志文教授 | |
博士,教授。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4项。在国际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擅长领域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计算。 |
桂劲松教授 | |
现为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20余篇。获得校级奖1项。主编和参编教材2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授权1项。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 |
李登副教授 | |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发表科研论文20 余篇,其中被SCI、EI、ISTP 检索20余篇。参编国外发行英文专著教材2 本,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 等奖1 项。擅长领域为分布式系统设计、实现与优化。 |
沈海澜副教授 | |
博士,副教授。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移动网络数据传输、数据融合和数据分析相关的研究文章10余篇,其中EI收录8篇。 擅长领域为移动计算与大数据分析。 |
漆华妹副教授 | |
博士,副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2003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6年获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10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10-2012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主持与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EI、ISTP收录5篇。参编专著教材1本。 擅长领域为无线多跳网络性能分析、网络演算、物联网。 |
林立新副教授 | |
副教授。2003进入中南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2002年中南大学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2009年交通运输及控制博士学位,1991~1998年,电子部48研究所工作,1991年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主持无线网络监测相关课题多项,经费超过200万元。 擅长领域为太阳能发电站无线监控、太阳能发电功率优化器、物联网。 |
团队名称:无线通信与移动计算实验室
团队介绍:无线通信与移动计算实验室是一个年轻具有活力的团队,本团队主要集中于边缘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研究。团队共计成员17名,其中博士生3人,研究生14人。
王磊磊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9级博士,研究兴趣车联网与边缘计算等。 |
关培源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6级博士,研究兴趣为群体智能感知、机会网络、边缘计算等。 |
李博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8级博士,研究兴趣为社交网络、复杂网络、车联网、边缘计算等。 |
李君 |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18级研究生 |
陈彬 | |
计算机技术,18级研究生 |
秦亮亮 | |
计算机技术,18级研究生 |
团队名称:已毕业校友
团队介绍:无线通信与移动计算实验室是一个年轻具有活力的团队,团队毕业生39名。本团队为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著名公司输送了一批专业人才,部分毕业生进入国家电网等大型国企。
黄戎 | |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机器学习,目前任职于深圳字节跳动 |
龙芳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推荐系统,目前任职于百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郑静益 | |
软件工程专业,研究大数据系统开发,目前任职于上海花旗 |
刘恩陆 |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边缘计算,目前任职于华为北京研究所 |
万志文 |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边缘下的流处理调度,目前任职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赵智慧 | |
软件工程专业,研究计算信任安全机制,目前任职于嘉联支付有限公司 |
罗杰 |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目前任职于华为云数据中心运营部 |
陈凌驰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深度学习视觉和部署领域,目前任职于深圳百度国际有限公司 |
许悦斌 |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目前任职于华为 |
刘锦 |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边缘计算,目前任职于国家电网长沙分公司 |
刘梦杰 | |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微服务架构 |
刘良知 | |
软件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推荐系统,目前任职于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李海霞 | |
软件工程专业,研究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方向,目前任职于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陈欢 |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软件定义网络,目前任职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长沙) |
蔚永 | |
软件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消费电子产品的camera相关的软硬件开发,目前任职于紫光展锐 |
吴亚青 | |
软件工程,研究软件系统架构,目前任职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黄文俊 | |
软件工程专业,研究后台系统开发,目前任职于百度(中国)有限公司 |
李练 | |
软件工程专业,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目前任职于百度(中国)有限公司 |
张桦林 | |
软件工程专业,研究前端开发,目前任职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赵德政 | |
计算机技术专业,主要研究计算机视觉,目前任职于中原银行 |
赵敏 | |
软件工程专业,研究推荐算法相关,目前任职于汉海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黑聪 | |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方向认知无限电 目前任职于国家电网河南分公司 |
刘亚军 |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新零售技术开发,目前任职于杭州阿里巴巴 |
刘奥 | |
软件工程专业,研究推荐算法相关,目前任职于百度(中国)有限公司 |
孙子惠 | |
电子与通信工程,主要研究边缘计算,目前任职于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曹德娟 |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大数据系统开发,目前任职于上海花旗银行 |
陈琳杰 | |
电子通信工程,主要研究大数据和数据挖掘相关技术和算法,目前任职于武汉华为 |
彭琼林 |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无线mesh网络,目前任职于武汉华为 |
刘庆民 | |
软件工程专业,研究学习大数据系统开发,目前任职于济南中泰证券 |
钟维坚 |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大数据处理,目前任职于移动广州分公司 |
何婷婷 |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软件定义网络(SDN),目前任职于国家电网湖南省公司 |
李锋 |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嵌入式系统和智能家居,现任职于国家电网长沙分公司 |
蔡汝婷 |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前端系统开发,目前任职于国家电网湖南省公司 |
吴曾 | |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前端系统开发,目前任职于移动长沙分公司 |
冯如意 | |
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网页前端开发,目前任职于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杨子荣 | |
软件工程专业,研究嵌入式系统开发,目前任职于北京华为 |
赵军英 | |
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网页前端开发,目前任职于深圳华为 |
吴佳琪 | |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大数据处理与机器学习,目前任职于广州CVTE |
曾德天 | |
电子通信工程,研究机器学习,目前任职于蚁坊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