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辉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所在单位:基建处

职务:基建处处长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性别:男

学位:博士学位

主要任职: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主任;土木工程安全科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轨道交通工程结构防灾减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桥隧工程智能运维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毕业院校:湖南大学

学科:土木工程

曾获荣誉: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及其他省部级奖2项;

个人简介

   朱志辉,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中青年科技托举人才、中南大学升华学者、中南大学“531人才。现任中南大学基建处处长,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南大学)主任,“现代轨道交通建造与运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任中国地震学会基础设施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轨道交通技术委员会委员,《Railway Engineering Science》、《振动工程学报》期刊编委、《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中南大学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

   长期从事“高速列车-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及行车安全性”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车-线-桥耦合系统动力学理论、地震作用下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性研究、铁路大跨度桥梁-轨道适应性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及横向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7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20项;

   传承铁路车-桥耦合振动理论,发展并创新了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刚柔耦合混合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多源激励下耦合系统随机振动理论及行车安全可靠度评估方法,实现了耦合系统随机动力响应评估,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耦合系统高效随机动力分析软件,应用于全国主要铁路设计院;提出了考虑行车安全和轨道-桥梁系统损伤的高铁桥梁“两状态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建立了纳入规范的高铁无砟轨道-大跨度桥梁协同设计方法与验收指标体系,突破大跨度桥梁不能铺设无砟轨道的工程禁区,指导建成世界首座跨度达到300m、铺设无砟轨道、设计时速350km/h的昌赣高铁赣州赣江斜拉桥。为我国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及行车安全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

   高铁桥梁动力设计参数和大跨度桥梁轨道平顺性控制标准等成果被纳入《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铁路轨道设计规范》,参编《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大跨度斜拉桥技术规程》;以第4完成人获2019 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成果名称:高速列车-轨道-桥梁系统随机动力模拟技术及应用;余志武、蒋丽忠、朱志辉等),以第7完成人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名称:新型装配整体式楼盖体系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周绪红、吴方伯、朱志辉等),获2020年湖南省创新团队奖(排名第6),2023、2019、2017、2007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8、7、5)等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教育经历

[1]   2001.9-2006.9

湖南大学 博士  |  博士研究生毕业

[2]   1996.9-2000.6

郑州大学 学士  |  大学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1]   2019.1-2023.9

中南大学  |  土木工程学院  |  副院长  |  教授

[2]   2023.9-至今

中南大学  |  基建处  |  处长  |  现任

[3]   2019.1-至今

中南大学  |  土木工程学院  |  副院长  |  历任

[4]   2010.12-2011.12

University of Kentucky,USA  |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5]   2006.12-至今

中南大学  |  土木工程学院  |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