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刘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多相流热物理、氢能高效利用、热工设备节能与优化、计算流体力学等相关研究。2013年免试进入中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5-2017年在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助下赴德国HZDR联合培养,201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1)和中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技术攻关项目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德国亥姆霍兹联盟科研项目Helmholtz Alliance-Liquid Metal Technologies“LIMTECH”、Helmholtz Alliance-Energy Efficient Chemical Multiphase Processes等中德研究工作。已发表SCI、EI等论文20余篇,作为起草人撰写的国家行业标准获得工信部评审发布,荣获国际学术会议ASCHT最佳论文奖,指导本科生团队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入选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担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评专家、国内外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Mass Transfer,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B Fluids, Ocean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Multiphase Flow, 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审稿人。
(* ̄︶ ̄) 热诚欢本科生及研究生加入科研小组 (* ̄︶ ̄)
课题组与美国杜克大学、普渡大学、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HZDR)、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多个课题组保持联系,组内优秀的成员有机会赴国外进行联合培养或被推荐攻读学位。
教育经历
[1] 2013.9-2018.12
中南大学 工学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毕业
[2] 2015.9-2017.9
Helmholtz-Zentrum Dresden-Rossendorf | 流体力学 | 联合培养博士(CSC)
[3] 2013.9-2018.11
中南大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毕业
工作经历
[1] 2021.9-2022.1
中南大学
|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
副教授(tenured)
[2] 2019.4-2021.9
中南大学
|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讲师
社会兼职
-
[1]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评专家
[2] 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Review Editor
[3] Member of 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 of HEFAT 2021
[4]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
[5] 中国颗粒学会会员
[6] 中国化工学会会员
[7]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员
其他联系方式
[3] 通讯/办公地址:
[5] 移动电话:
[6]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