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材料化冶金与电池电化学研究团队招收博士生、博士后科研人员(长期有效)
发布时间:2020-12-29
点击次数:
一、团队及成员简介
团队长期从事材料、冶金与电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新技术开发,注重将冶金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向有色金属能源材料领域的实际应用。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大专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及校企业合作项目40多项,在新型储能材料、新型化学电源、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取得系列重大创新性成果。在Nat Commun、Chem Soc Rev、Adv Energy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通过省部级鉴定1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项,其中,“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制造技术”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团队荣获首届“湖南青年科技创新十大杰出集体”。
李新海,团队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锂电池行业协会理事,《电池》期刊编委。
王志兴,教授,博士生导师,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1998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获得冶金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01~2002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留学。研究方向涉及电化学、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等领域。
郭华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冶金物理化学博士,材料学博士后。2001年博士毕业后留校,2008-2009年公派留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2010年晋升为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新能源材料、新型化学电源、电化学冶金、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
彭文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能源材料、新型化学电源、电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产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和校企合作项目20余项,成功地开发了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产业化成绩显著。
王接喜,教授,博士生导师,冶金物理化学与化学新材料研究所所长,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湖湘青年英才、芙蓉学者、博新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化学电源体系及其关键材料的设计开发、新能源战略资源的功能材料冶金物理化学等。
段惠,特聘教授,从事固态电化学方面教学与科学研究,主要涉及固态电池、固态电化学体系提锂等领域。
颜果春,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毕业于中南大学,2016-2018年在法国巴黎公学院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合作导师为J.M. Tarascon。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二、主要研究方向
(1)锂(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制备及器件开发;
(2)大规模储能用化学电源系统构建与研发;
(3)锂离子电池战略有色金属资源功能材料冶金与电池回收;
(4)电化学体系原位表征与仿真模拟;
(5)材料计算物理化学,材料基因工程,机器学习;
三、应聘条件及方式
1. 应聘条件
(1)已经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2)具备冶金、材料、化学、化工、计算、光谱学、自动化控制等方面之一的研究背景;
(3)已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过多篇研究论文;
(4)具有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工作勤奋踏实。
2. 应聘方式
本招聘长期有效,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含学习、工作和科研经历、主要科研成果等)等发至以下邮箱:wangjiexikeen@csu.edu.cn(王老师)
四、相关待遇及职业发展
(1)按照A、B、C三类,学校分别给予30万/年、22万/年、16万/年,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团队可根据情况予以补贴和绩效。
(2)提供博士后公寓或1800元/月租房补贴;子女享受我校教职工子女入托、入学待遇。
(3)学校及团队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科研条件等,支持并协助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及湖南省相关基金及人才项目;
(4)符合学校新进教师遴选标准的博士后,可在出站前六个月内提出留校申请;
(5)学校设立“升华博士后奖”(每年评选一次),入选者出站后申请留校不受本校来源比例限制;
(6)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引进计划”或同等竞争程度的博士后人才项目且研究成果突出者,出站后直接授予“升华博士后”称号,申请留校时不受学院进人指标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