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洁

教授

入职时间:2018-05-23

所在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性别:女

联系方式:Email:yujiecsu@csu.edu.cn / yujietju@163.com

学位: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职

毕业院校:天津大学

学科:土木工程

   

个人简介

工学博士,江西南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荷尖”人才,湖湘青年英才(科技创新类),湖南省优青,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高速铁路桥梁服役安全”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与“湖南省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核心骨干成员

 

致力于装配式钢结构、组合结构及多灾害耦合钢结构(钢桥及电力设施)性能评估研究,主持或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重点课题7项。

 

天津大学学士、博士(导师:陈志华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练继建教授),美国北卡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联合培养,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牵头获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第九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金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等科技奖励。并获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行业巾帼模范、青年榜样,以新型装配式体系设计指导学生获全国高校土建类学科优秀学位论文二等奖,中钢协高等学校钢结构创新竞赛三等奖。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SCI检索 40篇,EI检索 10余篇,授权美国发明1项,中国发明13项,实用新型22项,软著5。担任《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Engineering Structures》,《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等国际行业权威期刊审稿人

 

作为主要起草人参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钢结构模块建筑技术规程》(T/CECS 507-2018)、《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技术规程》(T/CECS 506-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轻型模块化钢结构组合房屋技术规程》(JGJ/T466-2019),天津市《钢结构模块建筑应用技术规程》(DBQ29-87-2014),目前参编湖南省地标《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集成技术规程》


目前任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理事及中国金属结构协会铝结构分会理事,入选中国金属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兼任《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Resilience》、《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青年编委

 

每年招3名硕士研究生(2026秋入学还有指标,欢迎联系)为每位硕士生均提供办公室工位及科研学习电脑,年度定期开展组内团建。欢迎有意钢结构防灾减灾装配式钢结构和智能建造 方向研究生来信联系Emailyujiecsu@csu.edu.cn / yujietju@163.com

  

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

1,企业委托项目——全装配式地铁车站体系及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主持,2025.06-2027.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模块化钢结构单元内波纹板侧墙的板框协同承载机理及抗震性能研究,主持,2023.01-2026.12

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装配式钢结构及性能化设计,主持,2022.01-2024.12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高铁基础设施隐蔽缺陷孕育致灾机理与性能预测方法,参与,2023.01-2025.12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高山峡谷工程区复合链生灾害风险推演关键技术,参与,2022.11-2025.10

6,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铁路房建装配式及减隔震,主持,2019.07-2022.06

7,长沙市自然科学基金——考虑单元间约束及群柱组合效应的钢模块柱失稳机理及稳定分析方法研究,主持,22.01-2023.12

8,企业委托项目——临近既有线大跨度异形站房综合施工技术创新研究,主持,2022.06-2023.12

9,企业开放课题——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耐候钢桥腐蚀疲劳损伤智能评估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主持,2022.12-2024.11

10,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局部钢材强度弱化的剪切钢板阻尼器开发研究,主持,2019.06-2020.06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钢材强度弱化热处理技术及局部低强耗能阻尼器开发研究 ,主持,2018-2020

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钢材局部强度弱化技术及局部低强防屈曲支撑的开发研究,主持,2016-2017

1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建筑体系应用技术,参与,2016-2019

1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钢结构建筑产业化关键技术及示范,参与,2017-2020


智能建造技术及应用

1.jpg

模块化钢结构节点及体系分析

2.jpg

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开发

3.jpg

多灾害耦合钢结构性能评估

4.jpg


近年来学生就业方向:

升博:4人(香港理工、东南、中南);   公考上岸:2人;

就业:车企2人(比亚迪)、设计院3人(电建贵阳院、中机国际)、业主单位2人(深圳普联、中建三局投资岗)














教育经历

[1]   2013.10-2014.11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联合培养

[2]   2011.9-2016.1

天津大学  |  结构工程  |  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毕业

[3]   2007.9-2011.7

天津大学  |  土木工程  |  学士学位  |  大学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1]   2025.2-2025.5

新加坡国立大学  |  高级访问学者

[2]   2018.5-至今

中南大学  |  土木工程学院  |  教授

[3]   2024.2-2024.5

香港理工大学  |  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  |  高级研究员

[4]   2016.1-2018.5

天津大学  |  建筑工程学院  |  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