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光
已经得到个称赞     给我点赞
  • 助理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 入职时间:2021-09-08
  • 所在单位:冶金与环境学院
  • 性别:
  • 在职信息:在职
  •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 个人简介
  • 研究方向
  • 社会兼职
  • 教育经历
  • 工作经历
  • 团队成员
  • 其他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张亚光,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周向阳教授团队成员,从事新型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和气相法硅碳负极研究。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杨德仁院士;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际期刊发表20余篇论文,国内授权专利20余项(第一发明人授权24项,其中4项实施专利转让和成果转化);任国际期刊Information & Functional Materials 青年编委;曾在浙江锂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技术研发副总经理,最早在国内推动CVD新型硅碳负极产业化团队之一,作为技术负责人和团队一起获2020年“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领军团队A类资助(该年度A类只有两项)

*主持项目(纵向)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固态电解质方向,主持经费30万);

2:2024年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绿色能源领域)(课题负责人,主持经费225万);

3:2023年度湖南省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课题负责人,主持经费60万);

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主持经费5万);

5:2024年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科普专题(项目负责人,主持经费5万);

6:中南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教改项目(教改项目,项目负责人);

横向项目:

7:固态电池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开发与应用(项目负责人);

8:含镁镍等元素的石棉尾矿开发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9: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制备与产业化(项目负责人,技术转让);

10:废旧锂电池材料回收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负责人,技术转让);

*五篇代表性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6,单篇最大他引次数 133 次

1. Weakening lithium-ion coordination in Poly(ethylene oxide)-based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high performance solid- state batterie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25,2405906.(通讯作者,IF=26);

2. Atomic-Level Regulation of SiC4 Units Enable High Li+ Dynamics and Long-Life Micro-Size SiCx Anode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24, 2400598.(通讯作者,IF=26);

3. Quenching-induced amorphisation and configuration transformation for  the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hexafluoropropylene)-based solid electrolyte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499, 156564.(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IF=13.2);

4. Scalable and low-cost synthesis of porous silicon nanoparticles as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s Today Nano, 2022, 18: 100175; (通讯作者,IF=10.3);

5. Hydrogen-bond-driven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Li+ transfer number, and lithium-interface stability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hexafluoropropylene)-based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24, 614, 235028.(通讯作者,IF=7.9);

*代表性专利(专利主要涉及四个方向:固态电解质、硅基负极、电池回收、镁冶金

1. 表面改性Li₃InxGa1-xCl₆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锂金属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第一发明人,ZL 202510592424.X)

2. 改性Li3MX6固态电解质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锂金属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第一发明人,ZL 202510592330.2)

3. 硅基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发明人,ZL 202411736659.3)

4. 一种改性氟代聚烯烃基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和应用 (第一发明人,ZL 202310475355.5)

5. 一非晶硅/硬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第一发明人,ZL 202111089364.8)

*其他

1.“第五届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高校组二等奖(排名第一);

2.  冶金与环境学院党委“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微党课比赛二等奖。

3.  团体标准主要参与制定人员(排名第四):《硅炭负极材料气相法生产技术规范》T/CIET 1033—2025;

4 . 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大创项目1项,优秀结题多项,指导学生团队参加2025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年会获得“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展板”等奖项。

5. 在学院优秀实习队评选中,所指导的实习队获评优秀实习队”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

6 . 担任“化学电源综合实验”、“冶金综合实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课程设计”、“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等课程的任课教师;担任2022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班级的班导师。








通讯/办公地址:
  •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