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药物性肾损害的机制研究
找到药物性肾损害的新生物标志物和关键靶基因,为其早期预警和靶向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创新性地构建了新的碘对比剂肾损害大鼠模型,该模型减少了不必要的药物干预,且模型的稳定性显著优于目前已发表的其他建模方式(J Pharmacol Sci,2019,141:49);成功构建了多种基因(如CaMKII、Arginase-2、GPX4等)敲除小鼠模型,为深入研究药物性肾损害的机制提供了动物模型支持。率先证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碘对比剂诱导肾损伤中的重要作用。首次发现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在碘对比剂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这一作用主要由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MKⅡ)介导(Cell Signal,2020;75:109734)。在碘对比剂、万古霉素、顺铂等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所致肾损害模型中发现精氨酸酶2(Arginase-2)在小鼠和人体血液或尿液中均显著升高,并证实了Arginase-2为药物所致肾损伤的关键干预靶点,CREB1/ARG2/HO-1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通过促进硝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介导肾小管损伤(Redox Biol,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