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方向瞄准电化学储能材料及电池的应用基础与技术开发,重点在高电压、高容量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循环再生开展研究,努力推进技术成果转让与产业化。发表SCI论文70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0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基金项目2项、技术成果产业化5项,专利转让9项。
担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概论》、《太阳电池设计与制造工艺学》、《电池梯级利用与循环》、《生产实习》等本科生课程。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践,立足于材料工程与器件应用特性的开发,推进高效清洁制备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在关键材料应用开发方面,在企业进行技术转化,形成了:
万吨高压实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
千吨中/高镍三元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技术,
高能量密度磷酸锰铁锂低成本产业化制备技术;
低成本高效合成铁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规模化技术。
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
形成了副产品硫酸亚铁增值制备万吨磷酸铁前驱体的可控制造技术;
千吨废旧磷酸铁锂电极材料直接修复回收的产线建设;
开发了高杂质磷酸铁锂废粉与磷铁渣全组分再生循环技术。
团队毕业研究生在华为、CATL、BYD、ATL、亿纬锂能、欣旺达等电池企业与南通瑞翔、厦钨新能源、富临升华、博石高科、贝特瑞等龙头材料企业任职。
其他联系方式
[4] 办公室电话: 55243c8842fbd5eb3b37c69b55332f63fca3c02d8f9b721cb760e958f3aab7a56041489bb05c4734eb25c1265be4e71397d2d37eae25d7bce0d029960a5508e795aecb01b80067abc97d3db35258ac041764da8fc4343797f52404fff8eb16a0b98f67d5f390ba78a46baa9e220b7bececab9abfb8f6d2e4626d11d936cdd516
[5] 移动电话: 3191ef032bc78054af406322a11e6f1075e2f09913ab6c6b76c6e5e42d4e19369f2e8aef839ab401f04ca066a7afaa73b3ecd3144ba7085ee888585562c1fea03b3625ec89d2f648cc24c943c5949659836c32307320e832958fdb8d8139d20774ab7e71329e081f5cf141d52fc124fe0e51b20bd3b9b45f9b4198b169d68053
[6] 邮箱: 30544aa0b39835f48c9cbc205b0044fa5c126c0981343eaee504f5321b77beb1881e6821e617797859cd77bec24cc16833b961c88d0a51586736f2d409d61561b59f0a75ce5df4738230b2338327abdc086f807b46b6214683832ac9b10d611b24a3613a32bfbf73dfdeca39d890c75e4b15ddfbd86599617aae26a006be1b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