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旺青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所在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办公地点:新校区机电大楼A419

联系方式:csuwwq@csu.edu.cn

毕业院校:Clausth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ermany

曾获荣誉:

比亚迪教育基金奖励(优秀教师奖,2022)

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课堂教学类,2020)

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实践教学类,2019)

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科技创新类,2019)

德国TU Clausthal优秀博士论文奖(2014)

   

个人简介

吴旺青,安徽池州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副主任

入选湖湘青年英才,获德国TU Clausthal优秀博士论文奖、比亚迪优秀教师奖等荣誉奖励,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生产工程分会模具制造与成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两型产品等项目评审专家,国际权威期刊Materials Design/Composites Part A/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等审稿人,湖南纽恩驰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员。

面向轻量化节能减排、微型化功能集成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结构轻量化设计制造研究,主持/承担国家、湖南省和企业委托等科研项目10余项,突破了生化分析功能微结构制造、微系统集成、复杂装备低碳设计等关键技术,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在Materials Design、Polymer Testing、Langumir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旨在智能穿戴健康管理器件制造、医疗机器人传动基础件制造、新能源装备设计制造等领域转化应用。


招生计划:课题组2023招收博士生1名,硕士生3名。[联系方式:csuwwq@csu.edu.cn ; 15874295500 (微信同号)]

欢迎机械、材料和交设等专业优秀学生邮件、微信联系申报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支持学生申请CSC项目出国(境)深造。

团队特色

[1] 国家级科研平台支撑:课题组为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聚合物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团队,学术带头人为蒋炳炎教授。

[2] 国际领先水平实验室:团队建立了“微注射成型与模具自动化”和“高聚物先进制造”2个以微型化零件精密成型和轻量化复材构件高性能制造研究为特色的专用实验室。

[3] 国家级科研项目支持:团队近5年获得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面上和青年、中航飞机起落架/上海精英模具/纽恩驰新能源车辆等企业委托等10余项各级科研项目,研究方向和课题始终聚焦行业企业发展瓶颈,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始终处于所在领域的国际最前沿。

[4] 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团队与德国Erlangen-Nuremburg大学、Clausthal工业大学建立了长达十余年的合作关系,德国教授年均来访1-2次,中德联合培养博士6人,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背景。

[5]  有竞争力的经费支持:国家、学校和团队发放的助研津贴合计硕士生1100-1600元/月,博士生2800-3500元/月。



代表论文

[1] Baishun Zhao, Wangqing Wu*, Fan Mo,  et al. Highly dynamic tempered in-mold thermocompression bonding of microfluidic chips: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bonding performanc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23, 24: 639-652.  (IF 6.267,JCR Q1, 中科院TOP)

[2] Wangqing Wu*,Lida Pan, Binbin Li, et al. Plastic rod as a promising feed material for enhanced performance of ultrasonic plasticization microinjection molding: Plasticization rat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J]: Polymer Testing, 2023, 118: 107909.  (IF 4.931,JCR Q1、中科院TOP)

[3] Wangqing Wu*,Baishun Zhao, Fan Mo, et al. In-line steady shear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polymer melt in rectangular slit cavities during thin-wall/micro injection molding: Materials & Design, 2022, 223: 111266.  (IF 9.417,JCR Q1、中科院TOP)

[4] Yang Zou, Wangqing Wu*,Xiaotian Zhou,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imultaneous plasticizing and filling performance in ultrasonic plasticization micro injection molding: Materials & Design, 2021, 204: 109680.  (IF 9.417,JCR Q1、中科院TOP)

[5] Jin Lu, Yuanbao Qiang, Wangqing Wu*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viscosity properties of cyclic olefin copolymer (COC) flowing through micro capillary dies [J]: Polymer Testing, 2020, 89: 106635.  (IF 4.931,JCR Q1、中科院TOP)

代表专利

[1] 吴旺青,赵百顺. 一种基于超声塑化的微注射压缩成型装置及方法[P]. ZL202210101683.4(授权发明)

[2] 吴旺青,单志颖. 一种超声塑化成型装置及控制方法[P]. ZL202110932486.2 (授权发明)

[3] 吴旺青,强元宝. 超声塑化微注射成型机主体及成型方法[P]. ZL201910457172.4(授权发明)

[4] 吴旺青,贺先送. 一种塑料小模数齿轮注塑成型模具型腔反演设计方法[P]. ZL202210288509.5(授权发明)

[5] 吴旺青,赵百顺. 微尺度矩形狭缝的聚合物粘度在线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P]. ZL202111012493.7(授权发明)

人才培养

[1] 荣誉奖励:博士生赵百顺获第8届纳米制造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硕士生陆近获中南大学优秀毕业生

[2] 创新立项:博士生潘理达、单志颖,硕士生付继先、陆近、强元宝、贺先送等获中南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立项

[3] 学业奖金:博士生单志颖获一等学业奖学金,硕士生陆近、贺先送获硕士生国家奖学金,强元宝、段峰男、何昌圣获硕士生企业奖学金

[4] 大创深造:本科生王晗、黄昌林、芦嘉乐、安然、郑宇成、何积鑫等获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指导李锐、陈梦然、邱天一、郭胜尧等前往德国留学

[5] 毕设成果:本科生王鹏、李斌斌分别获毕业设计校优一、二等奖,万辉庭、姚硕研、李锐、高原等获毕设院优秀奖,李卓宇依托毕设发表JCR Q1区期刊论文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Bessern Lab@聚合物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

团队介绍:致力于实现智能穿戴健康管理器件和医疗机器人基础件精准成型制造

潘理达

2019级博士

  

赵百顺

2020级博士

  

单志颖

2021级博士

  

贾昌远

2022级博士

  

何昌圣

2020级硕士

  

贺先送

2020级硕士

  

段峰男

2020级硕士

  

李斌斌

2021级硕士

  

汪建洋

2021级硕士

  

莫凡

2021级硕士

  

刘俊杰

2022级硕士

  

历雪鹏

2022级硕士

  

苏伯恒

2022级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