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
所在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职务:Dean of Institute of Tunnel Engineering ,CSU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铁道校区世纪楼10楼,1008和1010
在职信息:在职
主要任职: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带头人,德国Freiberg工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学会隧道建设管理与青年工作主任。
移动电话:
邮箱:
傅鹤林,男,1965年出生,江西人,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带头人,德国Freiberg工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长江学者及多省市科技奖评审专家。
研究领域为隧道与地下工程、岩土工程,涉及(1)隧道紧邻敏感结构物影响评估与风险控制;(2)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分析与风险评价;(3)隧道病害与质量缺陷智能检(监)测和整治;(4)隧道及地下工程动态信息化施工;(5)隧道岩爆、突涌水等地质灾害防治;(6)边坡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及质量检测。
主持国家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1项,学术成就:(1)建立了围岩荷载计算的力学模型,发展了基于围岩结构的隧道衬砌荷载计算理论;(2)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全寿命设计与维护理论和方法;(3)推导了横观各向同性单弱面的Hoek-Brown破坏准则,提出了隧道突涌水的力学计算模型,构建了隧道灾变发生的临界标准和灾害控制准则;(4)开发了复杂地质和环境中不同施工方法下隧道结构、围岩的安全性评价及建养技术体系;(5)获省部级奖65项,授权专利65项、软著5项,发表论文400余篇,撰写著作7部。
《KSCE》、《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现代隧道技术》、《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隧道建设》、《公路与汽运》和《湖南交通科技》编委。[Applied Sciences (IF 2.838, ISSN 2076-3417) Special Issue "Advances in Sustainabl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客座主编。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mechanical system and signal processing》、《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 Geotechnics》、《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Advances in Ceramics》、《Ain Shams Engineering Journal》、《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Urban Rail Transit》、《Chemical engineering》、《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Heliyon》、《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湖南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天津大学学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铁道学报》、《中国公路学报》、《铁道工程学报》等50多家刊物审稿人。
主讲本科《隧道工程》、《岩石力学》和《地下铁道》,研究生《岩土工程数值分析》,博士生《地下工程新进展》、《高等隧道计算力学》等课程和指导本科毕业设计。
招收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18人,毕业博士25人、硕士116人,留学海外7人,博士后出站4人。
招生意向: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
Tel:13517401653 或 fu.h.l@csu.edu.cn,课题组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深入开展地铁盾构隧道、山岭隧道、水下隧道、沉管隧道、基坑工程等方面技术研究。
欢迎有意者联系。如想详细了解个人情况,请在个人网页“著作”栏中的查找傅鹤林个人简历。
团队由6位博导、7位副教授领衔,博士、硕士24人组成,长期致力于隧道围岩-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及隧道灾害防治,为武广、沪昆、川藏等多条高速铁路、广东、贵州高速公路部分隧道及湖南省95%以上的隧道和地铁建设提供了技术咨询。
1)建立了基于围岩结构荷载计算的力学模型,发展了隧道衬砌荷载计算理论,开创和引领了基于围岩结构隧道衬砌荷载计算研究新方向
2)研究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性能演化机制,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全寿命设计与维护理论和方法
3)研究了岩溶隧道灾变发生的力学机理,推导了横观各向同性单弱面的Hoek-Brown破坏准则,提出了隧道突涌水的力学计算模型,构建了隧道灾变发生的临界标准和灾害控制准则
4)构建了复杂地质和环境中不同施工方法下隧道结构、围岩的安全性评价及建养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