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国学论衡
Key Words:孔子仁者爰人 博施济众尊贤容众
Abstract:孔子面对各诸侯国统治阶层内部父子、兄弟互相残害和君臣、上下、贵贱秩序崩解的礼坏乐崩局面,从传统思想文化资源中捻出“仁”的概念,作为重建礼乐秩序的内在情感基础和价值自觉意识,以仁释礼是孔子思想的根本特征。孔子为礼植入仁的价值,核心是克己、修己,建立践礼的自觉性。但在仁学的建构过程中,孔子开掘出了爱人的意涵。后人多将孔子的“仁”理解为泛爱众人,但从《论语》和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线索来看,“仁”更多地延续了周人的成德意识、亲亲原则和保民传统,呈现为仁者自爱、孝悌为仁之本和为政者爱民三层意涵。《论语》中出现的“爱人”,主要指的是为政者识别、举用、畜养贤人,同时包容、教化不善不能者,使之成贤向善。这虽然具有爱人的意涵,但远不是后来所谓的博爱或超越血缘亲情关系的对他人的怜悯、关照乃至救济,这一思想是经过墨家大肆鼓吹兼爱之后才成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在墨家兼爱思想的刺激下,孟子发展了仁爱的爱人面向,将亲亲之爱与怜悯之爱或不忍人之爱结合起来,发展出了世所公认的具有差等和扩充意涵的“爱人”思想。
Indexed by:Journal paper
Discipline:Philosophy
First-Level Discipline:Philosophy
Document Type:J
Issue:2024年第2辑,CSSCI集刊
Translation or Not: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