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

所在单位: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职务:Professor, Ph.D Supervisor

联系方式:lihaifeng@csu.edu.cn

学位: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职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

学生培养

当前位置: 李海峰 >> 学生培养

学生竞赛获奖:

1、窦   鑫. 2019年中国高分杯,第2名

2、仇凯健.  2019年中国高分杯,第4名

3、常一帆,彭剑,崔振琦,董子毅,2019年国际大学生类脑计算大赛,三等奖

4、彭   剑,2019年国际大学生类脑计算大赛预赛,二等奖

5、常一帆,彭剑等2019年“理想杯”大学生大数据创新与应用大赛,第一名

6、朱佳玮,黄浩哲等2019年“理想杯”大学生大数据创新与应用大赛,第二名

7、朱国伟. 2019年“南方测绘杯”第十一届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特等奖

8、王钰涵等. 2021年“南方测绘杯”第十一届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特等奖


在读博士生:

1、 罗琴瑶:变化传播不确定性驱动的空间因果原则

3、 郭   旺:遥感图像理解的记忆模型

4、 崔家豪:物理域的SAR对抗样本生成模型

5、 邵   润:多模态时空通用大模型

6、 李   现:Geo-Jarvis

7、 时天东:遥感视觉因果模型

8、 张朝阳:多模态大模型

9、 申    鹏:因果经济预测大模型

10、许萍珍:因果经济预测大模型

11、李子钰:多模态推理大模型

12、崔学志:多模态推理记忆模型

13、张留决:多模态智能体模型

14、周高志:多模态推理智能体

15、许林瑞:遥感R1模型


在读硕士生:

1、杨   澄:语言-视觉遥感影像理解大模型

2、李秋君:语言-视觉遥感影像理解大模型

3、袁宏远:变化传播不确定性驱动的空间因果原则

4、陈   哲:变化传播不确定性驱动的空间因果原则

5、李孟垚:遥感视觉因果模型

6、刘凡凡:遥感视觉因果模型

7、龙柯旺:语言-视觉遥感影像理解大模型

8、邹凯琪:语言-视觉遥感影像理解大模型

9、汪    其:多模态对抗攻击模型

10、李嘉睿:多模态视角语言模型RAG

11、吴彤馨:多模态视角语言模型

12、张珂仪:多模态对抗攻击模型

13、孟令全:多模态对抗攻击模型

14、于   博:语言-视觉遥感Agent

15、颜   毅:多模态模型轻量化

16、欧阳凯:多模态智能体

17、刘良天:多模态智能体

18、王泽元:多模态智能体

19、闵敏祥瑞:语言-视觉遥感影像理解大模型

20、卢冰妍:具身智能体

21、覃盼攀:语言-视觉遥感影像理解大模型

22、唐子超:生成-理解一体的扩散模型


实习:

1、蒋    浩:华为武汉

2、曹    俊:美团

3、黄振洋:百度

4、许林瑞:商汤

5、杨   澄:上海AI Lab

6、李秋君:字节跳动

7、李孟垚:字节跳动

8、龙柯旺:阿里巴巴

9、袁宏远:百度

10、刘凡凡:深圳

11、张朝阳:蚂蚁集团

12、邵润:百度 文心一言团队


博士毕业生:

1、彭   剑,2022届,记忆增强的机器学习与遥感图像理解(特伦多大学联合培养),清华大学博士后

2、陈   力,2022届,可信认知智能与遥感图像理解(UIUC 联合培养)工作单位:字节跳动

3、朱佳玮2022届,拓扑不变量驱动的地理网络表征方法(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联合培养)工作单位: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4、黄浩哲2024届,自监督信号驱动的遥感影像表征学习方法(冰岛大学联合培养)工作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5、贺丝露2025届,地理空间网络因果表征学习方法(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工作单位:滴滴海外部

6、张   明2025届,面向天基信息港的船只智能识别方法工作单位:中电科27所


硕士毕业生:

1、 陈   欢,2016届,基于空间曲线不变量的公路三维形评价和设计方法,工作单位: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

2、 林   欣,2018届,城市大数据内蕴结构驱动的城市空间模式表征方法,工作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市政设计研究院

3、 高   磊,2018届,基于曲率流的城市交通出行网络研究,工作单位: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4、 张文泽,2018届,基于深度学习空间信息服务组合方法,工作单位:追一科技

5、 邹玉星,2018届,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工作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6、 王钰迪,2019届,时态深度网络与对抗与时空数据分析与预测,工作单位:中电科电科院

7、 韦   君,2019届,空天地观测网协同规划,工作单位:华为武汉

8、 宋玉姣,2019届,基于图卷积网络与对抗样本的交通流预测,工作单位:华为深圳

9、 窦   鑫,2020届,集成深度学习与遥感图像理解,工作单位:华为武汉

10、仇凯健,2020届,注意对抗学习与遥感图像理解,工作单位:科大讯飞

11、蒋   浩,2020届,记忆增强的连续学习与遥感图像理解,工作单位:华为武汉

12、邓寒寒,2020届,知识图谱增强的图表征与交通流预测,工作单位:海信研究院

13、李   炎,2020届,网络几何分析与交通流预测,工作单位:长沙科兴

14、石作琴,2021届,知识图谱增强的图表征与交通流预测,工作单位:联通深圳

15、黄海阔,2021届,集成深度学习与遥感图像理解,工作单位:海信研究院

16、苑子杨,2021届,注意对抗学习与遥感图像理解,工作单位:海信研究院

17、施庆章,2021届,TDA,工作单位:科大讯飞

18、曹   俊,2022届,图卷积的空间不变性,工作单位:美团

19、李   益,2022届,遥感语义分割的自监督表征学习,工作单位:科大讯飞

20、陈   叶,2022届,遥感图像检测的增量学习,工作单位:西安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21、罗   莉,2022届,遥感语义分割的风格学习,工作单位:四川银行

22、韩   星,2023届,时空内在结构驱动的交通流预测方法,工作单位:中信银行

23、李   奇,2023届,决策特征隐藏视角下的目标检测对抗攻击方法,工作单位:湖南万兴科技

24、张朝阳,2024届,难负样本驱动的遥感影像理解自监督表征学习,中南大学攻博

25、叶丁绮,2024届,面向遥感影像理解的记忆模型,UIUC攻博

26、井文轩,2024届,可信智能与遥感图像理解,工作单位:华为

27、任梓菁,2024届,基于自监督学习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工作单位:比亚迪

28、张佳宁,2024届,基于Transform模型的遥感图像语义分割,工作单位:测科院

29、况东升,2024届,基于Transform的遥感地物变化检测,工作单位:小米

30、段加乐,2024届,SAR目标识别的攻防方法,工作单位:小米

31、王钰涵,图神经网络因果学习,工作单位:香港理工大学RA

32、许林瑞,语言-视觉遥感影像理解大模型,工作单位:中南大学攻博

33、曹    航,多模态对抗样本防御方法,工作单位:航天恒星

34、罗镔延,SAR对抗样本防御方法,工作单位:深圳华为

35、吕    迅,遥感影像的三维对抗样本生成方法,工作单位:上海鹰角

36、黄振洋,语言-视觉遥感影像目标变化检测大模型,工作单位: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37、白紫月,面向遥感影像理解的Mask自监督模型,工作单位:深圳


访问学生:

1、 郭恩强,2015-2017,深度度量学习与遥感图像理解

2、 曾彦杰,2016-2019,车辆目标跟踪

3、 张雄翼,2017-2018,图嵌入模型(美国西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4、 李   卓,2016-,记忆增强的对抗学习与遥感图像理解,香港中文大学

5、 李   奇,2017- ,对抗学习

6、 丁海伦,2017- ,对抗学习,美国罗杰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7、 常一帆,2018- ,记忆增强的对抗学习与遥感图像理解,华为

8、 廖   成,2019- ,精细建筑物提取与识别

9、 许濒支,2019- ,面向灾害评估的深度度量网络

10、潘海辉,2018- ,可解释AI与遥感图像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