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1983年生,湖南衡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2018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13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1年)、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第一届新能源与储能工程专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2-2027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励通讯评审专家及国家级人才计划通讯评审专家。担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中英文版)青年编委,获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计划及中南大学“升华猎英”计划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助项目、中南大学“创新驱动”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2002-2006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6-2011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教授,
2011-2014年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博士后研究(博士后导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Prof. K.H. Luo),2014年6月加入中南大学。
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1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在能源类国际顶尖期刊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影响因子:29.4)及Physical Review E、Langmuir、Soft Mat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22篇论文刊载于格子Boltzmann方法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Physical Review E/D,应邀于第六届亚洲计算传热与计算流体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其研究成果已被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士、瑞典、荷兰、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同行学者在SCI论文中直接采用或应用200余篇次,论文及著作已被国内外学者引用4000多次(Google Scholar)。
每年招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合计4~5名,联系方式:qingli@csu.edu.cn
教育经历
[1] 2006.9-2011.3
西安交通大学 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毕业
[2] 2002.9-2006.7
西安交通大学 学士学位 | 大学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1] 2018.9-至今
中南大学
|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
教授、博士生导师
[2] 2014.6-2018.9
中南大学
|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
副教授
[3] 2011.5-2014.5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博士后
其他联系方式
[6]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