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颖
已经得到个称赞     给我点赞
  • 特聘教授 硕士生导师
  • 所在单位:公共管理学院
  •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 办公地点:中南大学铁道学院创业楼
  • 性别:
  • 联系方式:hyliu105@csu.edu.cn
  • 学位:博士学位
  • 在职信息:在职
  • 毕业院校:香港大学
  • 学科:社会学
  • 个人简介
  • 研究方向
  • 社会兼职
  • 教育经历
  • 工作经历
  • 团队成员
  • 其他联系方式

刘惠颖,湖南长沙人, 哲学博士,中南大学社会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教育部富布莱特学者。

 

教育经历:

2018年至2019年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

2016年至2019年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系博士研究生

2014年至2016年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系硕士研究生

2010年至2014年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本科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老年社会学和老年医学,在研究取向上注重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在上海、广东、天津、香港等地开展多次社会调查和干预评估研究,积极推动生态瞬时评估法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在老年学临床研究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开发了国内首套适用于收集中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即时数据的生态瞬时评估流程。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 社会心理因素对于人口老化和健康的影响(如老年人社会参与和日常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2) 老年人长期照护与健康服务需求评估和干预;

(3) 就地养老;老年宜居社区;

(4) 可穿戴设备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智慧养老;

 

承担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老年失能进程的夫妻照料模式及二元健康后果形成机制研究(编号72004236);在研,主持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社会学研究(编号20&ZD149);在研,子课题负责人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农工城乡关系研究(编号21AZD031);在研,子课题负责人

4. 中国香港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金项目-When Both Spouses Have Functional Decline: Spousal Collaboration Dynamics in Mastering Daily Stressors Using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编号17605119,在研,子课题负责人

5. 美国教育部-中国香港研究资助局富布莱特项目-A study on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of health-related outcomes in later life (编号E0602079),已结题,主持

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老龄友善社区代际共融机制的建构及优化(编号18CSH008,结题,子课题负责人

7. 中南大学高端智库项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20万元,在研,子课题负责人

8. 香港大学研究委员会种子基金项目-运用生态瞬时测量法对中国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形态的个体化差异研究(编号201611160014已结题,子课题负责人

9. 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项目-赛马会社区康复计划评估研究(编号EA1711016),已结题,子课题负责人

 

学术兼职

中南大学社会调查与民意研究中心秘书长,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湖南省社会学会社会调查方法专委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医院协会医院志愿者与社会工作管理专委会常委。担任国际期刊Age and Ageing, Aging and Mental Health, Gerontology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Translational Behavioral Medicine等审稿人。

 

学术发表

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ge and Ageing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等老年学国际权威刊物发表SCI/SSCI论文20余篇。关于中国老人家庭照护和慢病发展的研究成果被路透社健康专栏(纽约)进行专题报导。

 

代表性论文

Liu H., Li D., Zhao X., Fang B., Zhang Q., & Li T., (2021) Longitudinal impact of frailty states and sleep duration on depressive symptoms of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SCI, JCR-Q1, IF=5.562)


Liu, H., Fang, B., Li, Y., & Lou, V. W. (2021). Initially Negative Affect Predicts Lower Satisfaction with Future Social Contact: A Time-Lagged Analysis Using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76(2), 295-305. (SSCI; JCR-Q1; IF =4.077) 

 

Liu H., & Zhao X., (2021) Social affiliation moderates the link between depression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evidence from an intensive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study of late-middle-aged and older individuals. Psychophysiology. (SCI; JCR-Q1; IF =4.016)

 

Liu, H., & Lou, V. W. (2019). Transitioning into spousal caregiving: contribution of caregiving intensity and caregivers’ m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 to functional health. Age and ageing. 48 (1): 108–114. (SCI, JCR-Q1; IF = 10.688)

 

Liu, H., & Lou, W. Q. (2017). Continuity and changes in three types of caregiving and the risk of depression in later life: a 2-year prospective study. Age and ageing, 46 (5): 827-832. (SCI, JCR-Q1; IF = 10.668)

 

Liu, H., & Lou, V. W. (2018). Developing a Smartphone-Based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Protocol to Collect Biopsychosocial Data with Community-Dwelling Late-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Translational Behavioral Medicine. 9(4): 711-719. (SSCI, JCR-Q2; IF = 3.046)

 

 


暂无内容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