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 Information
薛生国,河南人,二级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矿冶场地生态修复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中南大学矿冶场地生态修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态学会污染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冶金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工程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污染场地土水协同修复、固体废物生态处置、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研究。2003年在国内首次报道锰超富集植物垂序商陆,丰富了污染环境修复的种质资源;2013年针对铝工业赤泥处置的世界难题,创造性提出“物理-化学-生物联合作用”赤泥土壤化新思路;2018年,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发可复制推广的有色冶炼场地土壤-地下水水协同修复技术;2024年,开始多元固废协同磷石膏成土过程的关键驱动机制研究,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土壤化处置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家环保行业专项、国家基金区域创新项目等 20 余项,持续开展“场地污染阻控-土水协同修复-土壤功能重构-生态景观再造”全链条研究,努力突破矿冶场地生态修复技术瓶颈,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回归自然。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Environmental Pollu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Research、《环境科学》《生态学报》《土壤学报》《环境化学》《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等发表论文100篇,其中SCI/EI收录80篇。
先后获中国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Springer中国作者年度高影响力论文、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光华奖学金”、“东芝奖学金”、“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西南铝教师奖”、“先导教师奖”、“鑫恒教师奖”、“东岭教师奖”、“中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主编学术专著4本,编制行业或地方标准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件,担任5次国际学术会议执行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