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修复:
以创伤修复为核心,在困难血管吻合游离皮瓣修复创面、纳米生长因子缓释载体研发、中空负压治疗体系研究与应用、针刺瘢痕治疗和激光溃疡治疗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通过相关理论推广普及和与国内外重点实验室交流合作,获得重要创新成果和专家高度评价,具有良好的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意义。
在纳米生长因子缓释载体研发方面,制备的二氧化钛生长因子喷剂应用临床取得了97.4%(190/195)的良好疗效,经查新为国际上首次在创面上利用二氧化钛的光敏杀菌抑菌作用,同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ZL200710192694.3/ZL20090042877.6/ZL201210330471.X),排名第1 获得2013年湖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医用缓释纳米颗粒的研制与临床应用),作为唯一导师指导学生设计了碳纳米管生长因子载体系统,获得国家教学竞赛(2012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
体表肿瘤:
候选人团队主持的 “困难血管吻合技术在头颈复杂创面游离修复中的应用”获得2012年湘雅三医院医院新技术成果奖;2009年主刀诊治的世界最大右下肢神经纤维瘤病例,得到Int. Surg.报道,其手术方法和家系等临床分析发表于Med Oncol杂志,并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为以后针对巨型神经纤维瘤的诊治提供了临床参考及理论基础;采用综合手段治疗疑难复杂血管瘤,形成手术及术后抗复发治疗规范,首创超声引导下铜针介入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树立了血管瘤治疗的品牌口碑,发表相关手术论文7篇,得到了省内病友和同行的公认。
针对黑色素瘤早期转移的研究,候选人领导的课题组已在连续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分别研究发现了内皮抑素基因能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的侵袭及转移;并在let-7b、miR-33和miR-199a的表达与黑色素瘤的转移特性密切相关基础上发现三者参与了黑色素瘤细胞株的增殖和生长调控,在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过程中首次发现miR-33与黑色素瘤的高转移特性密切相关,其调控可能是通过HIF-1a/VEGF轴发挥作用,有望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已发表多篇SCIE论文,得到国际上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