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应萍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入职时间:2008-07-08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办公地点:新校区化学化工院536室/中南大学科技楼218室

性别:女

学位: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职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曾获荣誉:

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2022年)

2023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3-)

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023)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2,2023,跨学科)

2021 Top1%高被引中国作者(环境,能源与可持续类期刊)

中国高被引学者(2021-2023, Elsevier)

省青年科技奖(2021)

国家杰青(2021)

国家四青人才

菁青化学卓越奖(2019)

湖南省杰青

   

研究领域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合成与相关应用。


近年来在有机太阳电池关键光伏受体材料的研究上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成果如下:

1) 独辟蹊径地将缺电子单元引入稠环受体中心(ACS Appl.Mater.Interfaces., 2017,931985-31992),在国际上首次提出A-DAꞌD-A分子设计策略,制备了系列A-DAꞌD-A型近红外吸收的小分子受体(BZIC、 Y11、Y18等),实现了器件低能量损失。A-DAꞌD-A型受体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性能最优的有机受体光伏材料。

2)制备高性能受体Y6,实现了单结有机太阳电池效率首次突破15%,促成现阶段有机太阳电池效率快速提升,Y6分子及其衍生物将单结电池国际权威认证效率从12.9%提升到19%以上;Y6的研究工作(Joule, 2019, 1140-1151,Cell Press 2019中国年度论文,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受到广泛关注,他引超过4500次,位列2019年全球发表论文引用前列。多次创造单结有机太阳电池NREL的世界记录效率,开发的受体材料已被海内外三十余家公司生产/销售。

3)揭示了材料微观性质与器件宏观参数的关系,率先证明了高效有机太阳电池体系中除低能量损失外须兼顾低能量无序度,为进一步提高有机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奠定重要的分子结构基础和材料物理基础。

4)阐明了A-DA'D-A型小分子受体基光伏电池具备高短路电流密度及低能量损失的原因,并阐述了小分子受体的热传导性质。

5)采用增加分子间相互作用为策略,提出A-π-A型“准大分子”受体设计策略,设计合成准大分子QM1和QM2,在该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合成了多臂 和环状准大分子受体体系,构筑了高效稳定有机太阳电池。

6)通过简单改变并五环稠环骨架外侧链氧位点,发展了高效低成本的近红外受体光伏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