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李运姣
  • Doctoral degree
  • Professor
  • Metallurgy and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 1998.92002.5

     中南大学   博士   PhD Graduate 

  •  中南工业大学   硕士   With Certificate of Graduation for Study as Master's Candidates 

  • 1997.92002.5

     中南大学   冶金工程   Doctoral degree   PhD Graduate 

  • 1984.91987.6

     中南工业大学   有色冶金   Master's degree   Master's degree 

  • 1980.91984.6

     中南矿冶学院   有色冶金   Bachelor's degree   University graduated 

Work Experience

  • 1998.92021.7

    中南大学      冶金与环境学院    教授

  • 1993.91998.8

    中南工业大学      冶金学院    副教授

  • 1989.91993.8

    中南工业大学      有色冶金系    讲师

  • 1987.71989.8

    中南工业大学      有色冶金系    助教

Research Group

  • Name of Research Group:新能源材料


    杨佳潮

    男,河北张家口人,本科四年级在读。2015年进入中南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就读本科,在班级先后担任组宣委员和团支书。曾获得中南大学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2018保送至李运姣教授课题组,并获得直博资格。研究方向为高镍正极材料的制备和改性。电子邮箱:904025697@qq.com 

    谭周亮

    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专注于高镍低钴型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研究。电子邮箱:tzl6880@foxmail.com.

    任勖刚

    男,山西临汾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020年9月于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学习,师从李运姣教授。主要专注于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材料、三元材料的制备与改性。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期刊上发表综述性学术论文一篇。电子邮箱:453670954@qq.com 

    蒋世杰

    男,湖南邵阳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017年9月于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学习;2021年作为直博生保研至冶金与环境学院,师从李运姣教授。本科期间荣获中南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电子邮箱:1445271394@qq.com 。

    王杉

    男,云南昆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12~2019年中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学习。硕士师从李运姣教授,致力于锂离子电池高镍材料、尖晶石锰酸锂及高电压镍锰二元正极材料的制备和改性研究。本科曾获中南大学学工部勤助中心基地部优秀副队、年度先进个人和校级奖学金,参与两项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校级项目,入选2019年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泉城行”训练营。研究生期间荣获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参与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大赛,荣获...

    刘帅威

    男,江西萍乡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15-2019年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习;2019年至今于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李运姣教授。主要专注于废旧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回收与利用。现已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和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各发表论文一篇,申请专利3项。电子邮箱:986397503@qq.com。

    熊亦珂

    男,江西宜春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14年9月-2018年6月就读于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9月至今于中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专注于锂离子电池高镍正极材料的溶剂热制备及改性研究。在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ociety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本科期间任班级团支书,校艺术团管乐队打击乐首席,学院文体中心主任等职务。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省级优胜奖,校级优秀团员等荣誉。电子邮箱:475848104@qq.com

    郝帅鹏

    男,河北邯郸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16年9月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学习;2020年保研至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师从李运姣教授。主要专注于高压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电子邮箱:511213804@qq.com

    李晓辉

    男,福建福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15年9月于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学习;2020年考研至冶金与环境学院,师从李运姣教授。主要专注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方面的研究。电子邮箱:1197534757@qq.com

    沈鑫杰

    男,浙江台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16年9月于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2020年考研至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师从李运姣教授。主要专注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改善。电子邮箱:850720717@qq.com

    潘佳炜

    女,2021年6月本科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2021年考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师从李运姣教授。
  • Name of Research Group:湿化学过程学科组


    李伟

    2021年6月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工作单位:四川新锂想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常胜红

    2021年6月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工作单位:

    张典伟

    2021年6月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就业去向:湖南大学化工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

    陈永祥

    2020年6月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工作单位:

    曹果林

    2020年6月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工作单位:

    朱杰

    2020年6月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工作单位:

    邓诗易

    2020年6月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工作单位:

    王世磊


    郭嘉

    2020年6月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工作单位:

    张金平


    雷同兴

    2019年5月硕士毕业,或工学硕士学位。现工作/学习单位:

    曹新龙


    徐春瑞


    李伟

    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薛龙龙


    李玲


    叶万奇


    许虎


    任苗苗


    韩强


    李林


    孔龙


    王轩宇


    徐仓


    章贤臻

 

Personal Information

李运姣  女,博士,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八桂学者”。1987年获中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3年破格提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4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以来,先后多次应邀访问加拿大、美国,出任加拿大McGill大学客座教授(Visiting Professor)、多伦多大学博士后(Post-doctoral Fellow)和副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安大略省过程研究中心高级冶金学家(Senior Metallurgist),拥有良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基础。从教三十余年,致力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擅长于中、西结合的教育新理念,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及有色金属湿法冶金领域的相关科研工作,致力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等新能源材料的制备,以及钨钼湿法冶金领域新技术及新工艺的开发,并取得显著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科学研究:
     
长期致力于新能源材料(特别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有色金属湿法冶金、复杂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研究,擅长于材料、冶金与环境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先后承担了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学者计划等20余个纵向课题、30余个横向课题以及多个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国内锂离子电池行业及钨钼冶金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国际合作研究,与加拿大McGill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建立了友好的国际合作纽带。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通过省部级鉴定成果7项;公开发表科研学术论文百余篇。

主要研究领域

• 新能源材料: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三元材料(高镍NCA、高镍NCM等)、高端锰酸锂、富锂锰基、高电压NM(LiNi0.5Mn1.5O4)、磷酸铁锂、新型多元正极材料等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镍钴铝氢氧化物前驱体、新型多元体系前驱体

• 湿法冶金新技术及新工艺 
• 复杂资源综合利用: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综合回收与高效利用

      低品位锰矿与含硫烟气的协同资源化利用


高等教育:

      先后主讲《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及冶金基础)、《传递过程原理》、《冶金过程与设备》、《流体力学》、《有色冶金学》、《冶金工程概论》、《专业英语》等本科生课程10余门,《环境流体力学》、《科技写作》等研究生课程4门。在国内率先倡导开放式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及智力技能的培养,主持和参加省、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10余项,任《冶金设备》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负责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传递过程原理”负责人,湖南省“优秀研究生教学团队"(科技写作)负责人。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出版教材和专著5部。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第1),所讲授的《传递过程原理》2020年被列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冶金设备系列课程》被列为2007年湖南省精品课程。

人才培养:
      • 教育理念:中西结合式教育理念。
      • 教学模式:愉快中教,兴趣中学。
      • 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己任,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 培养宗旨:让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而来,满载知识和能力的收获而归。

国际交流与合作:

      先后多次应邀访问加拿大,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等建立了长期而友好的合作关系,可与他们合作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2004-2009  曾任: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客座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博士后(Postdoctoral Fellow)和副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
                             安大略省过程研究中心高级冶金学家(Senior Metallurgist)。
2005.08. 出席在加拿大Calgary, Albert举行的国际会议COM 2005。
2006.10. 出席在加拿大Montreal, Quebec举行的国际会议COM 2006。
2009.08. 出席在加拿大Sudbury, Ontario举行的国际会议COM 2009。
2012.07. 邀请国际知名湿法冶金专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Vladimiros G. Papangelakis教授访问中南大学。
2012.10. 出席在加拿大Niagara Falls, Ontario举行的国际会议COM 2012。
2013.11. 邀请国际知名湿法冶金专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George P. Demopoulos教授访问中南大学。

  • Professor
    Supervisor of Doctorate Candidates
    Supervisor of Master's Candidates
  • School/Department:Metallurgy and Environment
  • Education Level:PhD Graduate
  • Business Address:北校区(校本部)理学楼203#
  • Sex:Female
  • Contact Information:Emial: 1021365318@qq.com
  • Degree:Doctoral degree
  • Status:Employed
  • Academic Titles: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分会委员,TMS学会会员,“Materials letter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Hydrometallurgy”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等期刊特邀评审专家。
  • Alma Mater:中南大学
  • Discipline: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 Academic honors:
  • 2004  elected:Inclusion in the Program for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
  • 2012  elected:Provincial Top Talent ;
  • Honors and Titles:
  • 2001-12-19  elected: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3);
  • 2020-12-25  elected: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
  • 2000-11-01  elected: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3);
  • 1997-03-31  elected: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
  • 1999-01-30  elected: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
  • 2002-05-16  elected: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第1);
    • Emai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5005659号-1 Click:
      MOBILE Version

    The Last Update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