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入职时间:1992-07-01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1992.06 获长沙铁道学院获铁道工程学士;
2001.11 获中南大学获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
2011.06 获中南大学获道路与铁道工程博士。
主讲专业课:(1)铁路选线规划设计(2)道路(公路)工程(3)道路及铁路计算机辅助设计;(4)交通运输工程(轨道工程、港口与机场规划设计)
2019至今:
[1] Miao Kun, Mao xiaolin (2019) . Individualism of Particles i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pplied Soft Computing, 83(105619).(Q1区 IF 4.873/2019)
[2] Miao Kun, Ziyang Wang (2019) . Neighbor-Induction and Population-Dispersion in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IEEE ACCESS.2169-3536.2019.10.(Q1区 IF 4.098/2019)
[3] Miao Kun, Duan Hailan, Qian Fen, Dong Ye (2019). A one-commodity pickup-and-delivery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solved by a two-stage method:A sensor relocation application. PLoS ONE 14(4):e0215107.(Q1区 IF 2.766/2019)
[4] Miao Kun, Wei Kuang, Lifeng Wu (2021). Discussion on Maximum Gradient Decision-Making for Railways Based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Part A: Systems. 2021, 147 (4).(2021-Q4区 1. /2021)
[5] Miao Kun, Qian Feng, Wei Kuang (2021).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ombined with Inertia-Free Velocity and Direction Search. Electronics, 2021, 10(5), 597.(2021-Q2区 2.8 /2021)
[6] 高鸿剑 缪鹍(2022)基于小波去噪的既有铁路平面重构方法 铁道科学与工程 (EI检索)
2019年以前:
[1] Miao Kun& Li L. An ACO Approach for the Corridor Alignment[J]. Information-An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2011, 14(3): 1057~1066. (SCI检索)
[2] Miao Kun, Xiao-li Y& Liang L. Two-Stage Probing Method for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s through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IEEE, CPS, 2009. (EI检索)
[3] Miao Kun & Li L. A 3D Grid Model for the Corridor Alignment.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1, 135(2): 440~444.(ISTP检索)
[4] Miao Kun, Sun X& Li L. A Roadbed Earthwork Allocation Model Based On ACO Algorithm.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44-47(3): 3483-3486(EI检索)
[5] Miao Kun, Huang B& Yang X. Analysis of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Above Tunnel Based On the Seepage Flow.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ASCE, 2011,Vol.221. 121~128. (EI检索)ISSN: 08950563 2011 GeoHun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Tunnel Management,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on ISBN-13: 9780784476321
[6] Miao Kun, Liang L& Xiao-Li Y,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Vertical Alignment of Highways.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ASCE, 2009; Vol.189, 99~108. (EI检索)
[7]缪鹍,詹振炎.基于直线约束的道路线形设计通用方法 中国公路学报 2002,15(3):15-17 (EI检索)
[8]缪鹍. 基于线元的公路平面线形交互方法的研究 中国公路学报2001,14(3):25-29(EI检索)
[9]缪鹍. 道路平面屏幕定线及其数据管理的研究 计算机工程 2003,29(11):163-165
[10]缪鹍,詹振炎. 基于主点的公路平面线形交互设计方法的研究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1999,17 (4):55-57(EI检索)
[11]缪鹍. 处理任意线元组合的导线法及其在道路CAD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东南大学学报 2001,31(3):87-90 (EI检索)
[12]缪鹍. 公路平面线形交互设计系统的研究 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 2001,6(12):42-46
[13]缪鹍,田家凯.基于PSO的既有线曲线整正方法.中国铁道科学, 2014(03): 第8-14页. (EI检索)
[14]缪鹍,田家凯,唐军军,周干.公(铁)路线调数据采集的移动GIS系统设计与实现.测绘工程,2014(07):第68-71页.(CSCD检索)
[15]缪鹍,王紫阳,罗枫 具有线路计算及定位功能的铁路线调系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12).(CSCD 检索)
主编“铁路线路设计”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21.9
主编“铁路选线设计”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5.12 ISBN 978-7-114-12378-8
参编研究生教材《道路规划与设计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
(1)ZL 2013 1 0139611.X
一种铁路既有曲线的拨距计算方法 授权日:2016.1.20(第一发明人)
(2)ZL 2015 1 0545723.4
用于公路或铁路三维选线的交点位置模型构建方法 授权日:
2016.11.09(第一发明人)
(3) ZL 2013 1 0252969.3
一种基于改进粒子型粒子群算法的道路三维线形自动优化方法 授权日:2017.4.12(第一发明人)
(4)一种定时条件下基于离散蚁群算法的节能驾驶策略寻优方法 2020.6 (第一发明人)
(5)一种包含土石方调配的公(铁)纵断面自动构建方法 2021 (第一发明人)
(6)一种基于协同进化的铁路三维线形智能设计方法 2022 (第一发明人)
(1)基于移动GIS的铁路线调数据采集系统V1.0 登记号:2014SR039112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708356号(No.00438281). 2014.4 (第一著作人)
(2)融入线路计算的铁路线调系统V1.0 登记号:2015SR189773
证书号:软著登字第1076859号 2015.9 (No.00826517). (第一著作人)
主持项目:
公(铁)路三维导走向线的智能构建方法(12JJ3040)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融入偏好的公路多目标三维导向线生成模型及算法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面上项目51478480
线路纵断面智能设计开发 横向项目
长大浅埋鹅岭隧道渗流作用下围岩稳定性机理与风险评估研究 横向项目
长株潭城际铁路综合Ⅲ标CPⅠ、CPⅡ控制点复测技术研究 横向项目
主研项目:
道路三维数据场网络交互式可视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50708117国家自然基金
铁路选线地质灾害时空危险性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铁路绿色选线的理论体系及决策支持技术的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50578160
铁路绿色选线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50878214
公路数字地形图机助设计系统 湖南省交通厅
公路路线平纵一体化设计系统 湖南省交通厅
数字地球三维空间选线设计系统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路线联动交互式设计与可视化技术研究 湖南省科技厅
缪鹍,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道路及铁路工程的教学、研究及咨询。
第1作者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0篇以上,第1发明人获6项国家专利和3项软件著作权,主编出版《铁路线路设计》及《铁路选线设计》。作为研究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奖等各一次。
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及计算机技术在道路及铁路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涉及:施工现场安全场景识别与监控、铁路BIM技术及工程信息管理、铁路异物侵限监测与识别、钢筋绑扎自动化的视觉识别、土石方最优机械配置模拟、铁路及公路的三维智能选线、地理信息系统、智能计算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道路及轨道交通规划及设计方法等。
担当社会工作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浙江省、北京市、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铁道科学与工程”期刊审稿人、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IEEE ACCESS”等SCI期刊审稿人、湖南省公路及长沙市市政道路设计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