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所在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职务:应化系副主任

办公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南大学新校区新化学楼529

联系方式:QQ: 52591778; 微信:18684957208

主要任职:化学电源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其他任职:湖南省电池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及专委会副主任 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专委会副秘书长

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曾获荣誉:

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拔尖,2022)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2022)

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会士(Fellow of IAAM, 2021)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比亚迪优秀教师奖

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0)湖湘青年英才(2019)“香江学者”(2015)湖南省首届“我最喜爱的青年教师”(2015)湖南省青年化学化工奖 中南大学“升华育英”学者(2015)中南大学“十佳青年”中南大学优秀班导师

个人简介

        王海燕,男,1983年生,湖南涟源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香江学者,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湘青年英才,长沙市“3635”战略紧缺高层次人才,中南大学“升华育英”学者。担任应用化学系副主任,化学电源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材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湖南省电池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及专委会副主任。获湖南省首届“我最喜爱的青年教师”和第十四届湖南省青年化学化工奖等。2012年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并留校任教,导师陈立泉院士,黄可龙教授。曾获国家公派留学英国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合作导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Peter. G Bruce教授。近几年一直从事能源材料化学和应用电化学的基础研究,目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Environ Sci,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 ACS Nano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入选ESI全球高引论文13篇,热引论文4篇,论文已被他引1万余次,H指数为59。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和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目前在钠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和水系锌离子电池相关领域已相继取得系列创新性进展。研究成果"锌金属能源界面调控基础"入选中南大学2022年首届重大学术进展。入围Research.com中国材料科学领域Top 1000科学家(Ranking #923)。2021年入选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会士(Fellow of IAAM),2022年获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

        近几年主持或完成包括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杰青,1项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中南大学创新驱动计划在内的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课题4项。目前,团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后+科研助理45人。近年来,指导学生获得包括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微瑞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一等奖、中国“华为杯”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豪鹏杯"全国第一届化学电源大学生科技竞赛二等奖、全国“创青春”挑战杯创业作品大赛铜奖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级竞赛奖励20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和校级创新创业项目资助30余项。2021年起担任中国科协“英才计划”导师。

研究生招生专业: 应用化学,材料与化工

博士后招聘 

        本年度计划招聘相关博士后2~3名。
        拟招聘研究方向:电化学和材料化学,侧重于新型电池储能材料与器件(钠离子电池、水系锌金属电池和固态电池等),有材料计算或电池安全研究背景的优先。
        博士后待遇及优势:
(1)聘期两年,税前年薪20万+。条件优秀者,可以面谈,年薪税前26-34万。聘期内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根据课题组奖励细节给予业绩奖励。
(2)在站期间,以个人名义申请成功的国家级、省市级和学校的相关基金项目除部分用于正常的研究开销外,依据国家与学校财务制度可适当报销。国家级项目包括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博新)计划(40万日常补助+20万科研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5万左右),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15万);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一等8万,二等5万)等。如获得国家博新计划有直接留校任教的机会。
(3)课题组目前与澳洲、香港、美国等国(境)外知名大学相关研究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将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与国(境)外合作交流的机会。
(4)出站后成绩优异者可优先推荐加入本研究团队或者学院学校其它课题组,可申请中南大学特聘副教授或讲师等职务。
         联系方式:微信(18684957208) ; QQ(52591778);邮箱:wanghy419@126.com;wanghy419@csu.edu.cn

代表性论文(通讯作者)


1.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org/10.1002/anie.202304259.

2. Nature Commun,2023, accepted.

3. ACS Energy Lett, 2023, 8, 1752.

4. 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215306.

5. Angew Chem Int Ed, 2023, e202218612.

6. Adv Energy Mater, 2023, 13, 2203203.

7. Energy Storage Mater, 2023, 54, 440.

8. Small, 2022, 2205667.

9. Angew Chem Int Ed,2022, 61, e202200475.

10. Energy Storage Mater, 2022, 51, 660.

11. 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 2023, 6, 8.

12. Research, 2022, 9841343.

13. Nano Energy, 2022, 99, 107396.

14. Small, 2022, 18(16), 2107346.

15. Energy Environ Sci, 2021, 14, 5563.

16. Small, 2021, 2104148.

17. Nature Commun,2020, 11, 3961.

18. Energy Environ Sci, 2020, 13, 1568.

19. Angew Chem Int Ed.,2020,59, 13180.

20. ACS Nano,2021, 15, 8896.

21. Advanced Science,2020, 2001809.

22. Energy Storage Mater, 2021, 34, 171.

23. Small, 2020, 16, 2003106.

24. Energy Storage Mater, 2020, 31, 310.

25. Small, 2020, 16, 2000929.

26. Small Methods, 2020, 6, 2000613.

27. Appl Cata B: Environ,2020,264, 118537.

28. Adv Funct Mater,2020,1909486.

29. Angew Chem Int Ed.,2019,131, 15988.

30. ACS Nano,2019,1909486.

31. Advanced Science,2019,1901433.

32. Nano Energy,2019,61,361.

33. Appl Cata B: Environ,2019,242, 209.

34. Nano Energy,2019,57,728.

35. Nano Energy,2019,103937.

36. Energy Storage Mater,2019,23, 233.

37. Adv Energy Mater,2018,1801197.

38. Adv Mater,2018,1801013.

39. Nano Energy,2018,44:217.

40. Adv Energy Mater,2018,8,1702383.

41. Energy Storage Mater,2017,8,49.

42. Energy Environ Sci,2012,5, 6173. 

教育经历

[1]   2010.3-2011.9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  Material Chemistry  |  -  |  联合培养
Joint Ph.D student in Prof. Peter G Bruce's group

[2]   2008.9-2012.4

中南大学  |  应用化学  |  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毕业
师从陈立泉院士和黄可龙教授

[3]   2005.9-2008.6

中南大学  |  应用化学  |  硕士学位  |  硕士研究生毕业

[4]   2001.9-2005.6

中南大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学士学位  |  大学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1]   2020.10-至今

中南大学  |  教授,博士生导师

[2]   2016.2-2018.2

香港科技大学  |  化学工程与生物分子学系  |  香江学者

[3]   2015.9-2020.9

中南大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Associate Professor  |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

[4]   2012.9-2015.9

中南大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硕士生导师  |  讲师

社会兼职

  • [1]   2021.10-至今    
    SusMat青年编委

  • [2]   2019.11-至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青年编委

  • [3]   2018.9-至今    
    Chinese Chemical Letter青年编委

  • [4]   2018.1-至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客座编辑

  • [5]   2015.8-至今    
    “American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编委会成员

  • [6]   2012.12-至今    
    锂电世界 杂志特约编委

  • [7]   2012.6-至今    
    Energy Environ Sci, Angewandte,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 Chem. Mater, J Mater Chem A, Energy Storage Mater, Nanoscale, Chem Commun, J. Power Sourc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Sci Bull, ACS Sustain Chem Eng, Chem Eng J, Carbon, Electrochim Acta, J Electrochem Soc, etc等二十余家国际知名期刊特约审稿人

其他联系方式

  • [1]  邮编:

  • [3]  通讯/办公地址:

  • [6]  邮箱:

  • 团队成员

    团队名称:研究团队

    唐有根-团队负责人

    唐有根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电源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南大学化学电源与材料研究所所长,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源及其材料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中国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储能科学与技术》、《功能材料》、《工业电池》编委。曾先后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行访问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新型能源材料与电池器件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纵向项目和企业横向项目20余项。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 项。出版专著和教材5 部,在Adv. Mater, Adv. Energy.Mater, Nano Energ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
    E-mail: ygtang@csu.edu.cn  

    孙旦

    孙旦,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南大学与昆士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19年3月入职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近几年一直从事能源材料化学和应用电化学的基础研究,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Adv Energy Mater, Nano Energy,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J. Mater Chem A 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7篇。  

    张旗

    张旗,讲师。1992年10月出生于江西赣州,本科就读于中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随后以硕博连读的方式在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金属负极界面电化学,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 Comm.、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共9篇,获得第二届中国化学会菁青化学星火奖、2019年拔尖博士校长奖学金、2019与2020年国家奖学金。

      

    Ranjusha Rajagopalan

    Ranjusha received her PhD in Physics with specialization in battery technology from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Australia in the year 2017. She is currently working on functionalized organic/inorganic materials for developing high performance metal ion batteries, including sodium and potassium ion batteries at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ina. She received her Master and Bachelor Degree in Physics from Calicut University, India and another master (Nanosciences) and Doctoral (Chemical Engineering) Degree from Amrita Vishwa Vidyapeetham, India. She has published over 34 journal research articles, 2 book chapters and 2 books and has filed 5 Indian patents in the areas of energy storage and generations.  

    冯泽

    冯泽,博士,在站博士后。2020年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应化系,2021年进入中南大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从事锂离子电池高镍正极及相关固态电池界面研究,在Adv Sci, Chem Eng J, JES和化学进展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团队名称:在读研究生(部分学生为合作指导)

    团队介绍:本课题组致力于有色金属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与开发,重点在锂/钠/钾离子电池,水系离子电池(锂钠锌),和金属空气电池(铝锌)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唐正

    18级博士。从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全电池的研究。  

    张佳明

    19级博士。主要从事固态电池界面研究。已在Small Methods,JPS发表论文2篇。

      

    张睿

    19级博士(硕士中南推免,硕博连读,与谢志勇教授合作培养)。从事钠离子电池材料及全电池研究。目前已在ChemSusChem, EA,J.Mater Sci发表论文3篇。

      

    杨泽芳

    20级博士。从事锌金属能源领域的研究。

      

    王琦

    20级博士。从事钠离子电池和水系锌离子电池材料研究。已在EA,亚洲化学发表论文2篇。

      

    吕超南

    20级博士。从事铝金属能源领域的研究。

      

    姬慧敏

    20级本-博生(中南推免)。从事锌金属能源领域的研究。

      

    朱琳

    18级硕士(哈理工推免),从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已在J. Mater. Chem. A、Mater. Chem. Frontier发表论文2篇。

      

    秦瑶

    18级硕士(西南科大推免),从事水系锌离子电池隔膜研究。已在Small,ChemSusChem上发表论文2篇。

      

    田敬

    18级硕士(中南推免),从事铝空气电池关键材料研究。已共一在Chem Eng 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发表论文2篇。

      

    吴圣安

    18级硕士(中南综合选拔),从事铝空气电池阳极改性及系统优化研究。已在Energy Storage Mater, Chem Eng J,Mater Today Energy发表论文3篇。

      

    周思宇

    19级硕士(中南推免)。从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全电池研究。已在储能科学与技术发表论文1篇。

      

    谢春霖

    19级硕士(湖南科大推免)。从事金属能源界面化学调控研究,已在Carbon Energy发表论文一篇。

      

    李翼虎

    19级硕士(西南科大推免)。从事锌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研究,已共一在Carbon Energy上发表论文一篇。

      

    张珊

    19级硕士(西北师大推免)。从事锂离子电池高镍正极研究。  

    张正娜

    19级硕士(西北师大推免)。从事钠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研究。  

    吴鹏飞

    19级硕士,从事铝空气电池铝阳极界面调控研究。已在金属学报(英文版)发表论文1篇。

      

    黄源成

    20级硕士(广西大学推免)。从事钠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

      

    赵倩

    20级硕士(中南民推免)。从事铝空气电池研究。

      

    于洪帅

    20级硕士。从事铝空气电池相关研究。

      

    李文彬

    20级硕士(湖南农大推免)。从事锌金属能源领域研究。

      

    曾娅萍

    20级硕士(西北师大推免)。从事固态电池电极界面领域的研究。

      

    王红

    20级硕士。从事钠离子电池相关研究。

      

    李秋萍

    20级硕士。从事锂金属界面调控研究。

      

    团队名称:已毕业研究生(博士与硕士)

    团队介绍:16级博士:李静莎(苏州科技大学,讲师)
    16级硕士:刘平(比亚迪)宋静雅(中国五矿长沙矿冶)刘德培(南京大学博士)张贺贺(厦门大学博士)
    15级博士:何菡娜(工作待定)
    15级硕士:薛霞(比亚迪)王莉萍(桂林机关,公务员)张旗(中南博士)
    14级博士:孙旦(中南大学,特聘副教授) 刘坤(合肥国轩)李福枝(湖南工业大学)
    14级硕士:肖仲星(宁德时代) 徐国庆(东莞新能源)李芳芳(合肥国轩)李静莎(中南博士)
    13级硕士:陈家杰(东莞新能源)何菡娜(中南博士)
    12级硕士:陈享荣(宁德新能源)张辉(欣旺达)孙旦(中南博士)马永(与长理联培,顺丰快递)
    11级硕士:乔航(就职中广核)

    团队名称:已毕业本科生

    团队介绍:应化19届: 翁娜娜 易小莉(推免中南) 郭爽(推免南大)
    应化18届: 吴圣安(中南硕士) 苏加鑫 刘泽钰
    应化17届: 张睿(推免中南) 何潇宇(推免大连理工) 许颖(中南硕士)
    应化16届: 刘平(推免中南) 刘瑞红(推免南大) 陈娜(学而思) 万浩(哥本哈根大学)  
    应化15届: 谭帅 王诣(美的) 薛霞(推免中南)
    应化14届: 姜一帆(推免中科大) 侯天丽 肖仲星(中南硕士)